
期刊信息
- 刊名:江淮论坛
- 主办:安徽省社会科学院
- 周期:双 月刊
- 出版地:安徽省合肥市
- 语种:中文
- 开本:大16开
- ISSN: 1001-862X
- CN:34-1003/G0
- 复合影响因子:0.588
- 综合影响因子:0.320
- 历史沿革:
曾用刊名:虚与实 & 江淮学刊
现用刊名:江淮论坛
创刊时间:1958
文学所王树森博士参加2015全国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论坛
9月7日—11日,为纪念中国博士后制度建立30周年,2015全国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论坛在古城西安召开。本次论坛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、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,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。共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、中国人民大学、中山大学、南开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、西北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与科研院所的50多位专家学者、博士后科研人员与会。我院文学所王树森博士应邀参加论坛,并提交《论唐蕃通使诗歌》的长篇论文。
本次论坛以“守护精神家园,构建当代文化”为主题,王宁、党圣元、吴承学、李浩、李继凯等学者分别作了主题报告。分论坛上,各位博士后科研人员就大会主题展开热烈讨论。王树森博士提交的大会论文,是其在《论敦煌唐五代诗歌文献的民族史意义》(文载《文学遗产》2015年第4期)之后,所撰写的又一篇讨论唐与吐蕃关系的论文。文章通过对大量唐代文史材料的分析,指出:在唐与吐蕃两百余年交流交往史上,和平友好一直是主流,即便是战争与碰撞,也是民族交流融合的一个特定阶段。这一看法,得到有关专家的积极肯定。
在西安期间,王树森博士还有幸拜会了95岁高龄的我国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、文艺理论家、诗人、书法家、陕西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霍松林先生。他与霍先生进行了亲切交谈,并就自己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向霍先生请益。
本次论坛以“守护精神家园,构建当代文化”为主题,王宁、党圣元、吴承学、李浩、李继凯等学者分别作了主题报告。分论坛上,各位博士后科研人员就大会主题展开热烈讨论。王树森博士提交的大会论文,是其在《论敦煌唐五代诗歌文献的民族史意义》(文载《文学遗产》2015年第4期)之后,所撰写的又一篇讨论唐与吐蕃关系的论文。文章通过对大量唐代文史材料的分析,指出:在唐与吐蕃两百余年交流交往史上,和平友好一直是主流,即便是战争与碰撞,也是民族交流融合的一个特定阶段。这一看法,得到有关专家的积极肯定。
在西安期间,王树森博士还有幸拜会了95岁高龄的我国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、文艺理论家、诗人、书法家、陕西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霍松林先生。他与霍先生进行了亲切交谈,并就自己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向霍先生请益。

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徽州大道1009号 江淮论坛杂志社 邮编:230051
皖ICP备102001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