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期刊信息
- 刊名:江淮论坛
- 主办:安徽省社会科学院
- 周期:双 月刊
- 出版地:安徽省合肥市
- 语种:中文
- 开本:大16开
- ISSN: 1001-862X
- CN:34-1003/G0
- 复合影响因子:0.588
- 综合影响因子:0.320
- 历史沿革:
曾用刊名:虚与实 & 江淮学刊
现用刊名:江淮论坛
创刊时间:1958
中国的“感”、“感物”与日本的“哀”、“物哀”——审美感兴诸范畴的比较分析
关键字:
中日比较诗学
审美感兴
感
感物
物感
感心
哀
物哀
摘要:作为审美感兴之范畴的中国的“感”字,至少在8世纪就见于日本文献。在“感”字的基础上,空海最早将“感兴”作为概念使用,世阿弥最早将“感”字有意识地、明确地作为个戏剧美学概念加以使用。在心与物的关系上,中国是以心感物,心离不开物,心受制于物,日本是以心“感心”.心可离物而独立。日本特色的审美感兴范畴是“裒”与“物哀”。其中“物哀”之“物”被置换为“物之心”.从而将“物”加以“心”化,称之为“物心”。中国的“感物”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与思想背景.日本的“哀”、“物哀”则包含着朴素而又过剩的感性与情绪,“感物”是天人台、物我和谐、情理适中,有“乐感”的性质.“哀”、“物哀”则是情理失街、物我错位、自我倾斜,有“哀感”的倾向,“感物”是阴阳和谐,刚秉相济.“哀”、“物哀”则具有阴阳失倜、阴盛阳衰的女性化色彩.
来源:
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徽州大道1009号 江淮论坛杂志社 邮编:230051
皖ICP备10200128